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即便立足于全球经济复苏背景下的全球艺术品市场也呈现出了日渐复苏的迹象,然而目前这种复苏的基础依旧十分脆弱,正如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资深专家阿伦·威尔代兹所言,“大量的不确定是导致市场大幅震荡的最主要因素,买家无论到任何一个市场进行交易,凭借的是信心,而现在市场中却恰恰缺乏信心,没有人知道市场下一步是涨还是跌。这种信心的缺乏使得买家就像是惊弓之鸟,一点负面消息顷刻间就可能拖累市场大幅下滑。”的确2009年以来全球艺术品市场出现的震荡行情以及关于后市发展的大量不确定性,令市场参与者对于市场复苏力度和复苏能否延续心存疑虑,这具体反映在2009年以来“全球艺术品市场信心指数”的表现上。从法国ARTPRICE网站公布“2009年全球艺术品市场信心指数”中可以看到,指数是在+40至-20之间大幅波动,这充分表达了市场参与者目前的思考维向。

进入2010年,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艺术品市场参与者,既受制于艺术品市场内部价格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了来自宏观经济面的外部因素的左右。作为市场参与者的一种必然选择,目前全球艺术品市场普遍出现了明显的“经典化”走势:在ARTPRICE“2009年全球艺术家拍卖成交金额前100位”的榜单中,74%的艺术家属于古代、19世纪和现代艺术的范畴,战后及当代的艺术家仅占比26%,其中当代艺术家的占比从2008年的18%下降到了6%;在ARTPRICE“2009年全球艺术品拍卖成交单价前100位”的榜单中,72%的拍卖高价属于古代、19世纪和现代艺术的范畴,战后及当代的部分占比28%,其中当代艺术的占比从2008年的24%下降到了6%;在ARTPRICE公布的2009年拍卖市场成交额的占比中,古代、19世纪及现代艺术占73.7%,战后及当代艺术占26.3%,其中古代艺术增长明显,从2008年的6.81%上升到了2009年的12.50%,而当代艺术则从2008年的16.80%下降到了10.10%。2010年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连续创出了新的拍卖纪录,但这些高价在国际市场过多集中于像毕加索、贾科梅蒂、莫奈等印象派画家和现代艺术家的作品部分,而在中国则主要聚焦于中国古代书画和近现代大师如齐白石、张大千等的作品部分,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经典化”趋势的持续,同时也反映了市场的避险情绪仍在蔓延之中。

话题:



0

推荐

赵力

赵力

7篇文章 13年前更新

江苏无锡人。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并留校任教。1998年获文学博士学衔。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艺术北京”艺术总监、《艺术财经》杂志总监、AMRC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CCAD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基金执行长、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副秘书长、美国思班艺术基金会董事、亚洲艺术教育基金会董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美术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艺术管理与艺术推广等。

文章
  • 个人分类
全部文章 7篇
  • 文章归档
2010年 7篇